驅動 生命的未來
首頁
永齡希望小學
多元適性教育
教材版權公益釋出
師資培訓
媒體影音
適性學習 多元成長
透過適性教育啟發孩子們的多元學習能力、驅動未來教育,因此我們與青年夥伴合作,引進「STEAM、邏輯思考、新世代人格」三大學習方向,希望學童透過動手做,提升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,同時培養孩子們的邏輯思考和人格教育與養成,期望他們在未來能成為對社會環境有關懷,並且能善用自身能力解決問題的人。
STEAM
動手做 ‧ 做中學
美國教改方向就是針對學童們未來能力需具備的Science(科學)、Tech (科技)、Engineering (工程)、Art(藝術)與Math(數學)能力,透過動手做的方式,引導學童「做中學、學中做」,目前開發的課程有自走車、程式桌遊等。
科學實驗
程式語言
數位藝術
機器人控制
程式桌遊
邏輯思考與問題解決
芬蘭的教育趨勢指標中,將思考與學習立定為新課綱中的七大橫向能力中,未來重要的跨領域能力之一,基金會與電影《三個傻瓜》中的印度河濱學校台灣團隊合作,以設計思考挑戰方式讓孩童充滿「I CAN」的力量。
設計思考
閱讀能力
新世代社會人格
新世代社會人格近年來社會議題不斷討論新世代的人格和經濟、社會與國家發展之間的關係,因此基金會在課程設計上從校園同理心,透過VR影片製作讓孩童親臨校園霸凌現場,並導入課程引導孩童在不同被害與施加者上去做同理感想回饋,以提升他們的同理心。(評量)評估學生學習成效,並給予社工輔導與多元活動,增強學生學習動機及良好品格。
品德教育
合作單位介紹
支持LIS公益科學課程開發,希望這套科學課程未來能進入全省國中小,讓孩子能用科學面對與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,成為他們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。
合作單位介紹
LIS依據科學發展時間軸,重新編撰科學教育課程,自行製作物理與化學的有趣生動影片,並帶入遊戲互動與實驗操作課程,讓孩子跟著科學家的思維和大量實作,學習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了解更多
合作單位介紹
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蘇文鈺教授推動「Program the World」Train The Trainer計畫,培育老師到偏鄉地區教導孩子寫程式, 因為程式設計是一項可以自行創業,不受限於區域的行業,希望藉由陪伴教學,幫助偏鄉孩子具備撰寫程式的能力,不論他在哪個地區都能具備改變生活與世界的能力。
合作單位介紹
鴻海教育基金會與永齡教育基金會共同支持「開源程式課程」,培育老師及對偏鄉或是弱勢教育議題有興趣的學生,另於寒暑假辦理學習營隊,透過程式及作品的創意發想、設計、程式修改、原型製作,提升學習動機、邏輯分析、實作能力、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了解更多
合作單位介紹
共玩創作帶著孩子認識「停格動畫」的技巧,用黏土捏出心目中的動畫角色,從發想角色、雕塑形態、上色,到想一個有趣的故事,最後用手機 App 做出一段有趣的動畫,不需要複雜的電腦繪圖,讓每個孩子能從動手做中培養藝術與科技運用能力,體驗動畫師的世界。
合作單位介紹
鴻海教育基金會贊助平板電腦,讓親子一起動手做‧做中學,從製作動畫的腳本發想中,了解學好國語的重要性,並引導孩子蒐集資訊去認識所處社會環境的能力,從捏粘土感受藝術創作與立體空間概念、及數位運用的原理。
了解更多
合作單位介紹
米喬科技推動STEAM 教育,開發軟體、線上教學平台與Rubee自走車等教具,以圖形化軟體,讓孩子藉由拼拼圖方式,在平板上製作遊戲與動畫,並且控制自走車,於遊戲中無形學會程式語法。
合作單位介紹
鴻海教育基金會贊助1000台Rubee自走車,永齡教育基金會共同支持,協助15間永齡希望小學分校、500個課輔老師與3,000個孩子進行STEAM教育課程。
了解更多
合作單位介紹
鴻海教育基金會與永齡教育基金會共同支持,培訓希望小學種子師資,將桌遊置於希望小學行動車,透過行動車將這群熱血課師送下鄉,散播從遊戲中學習程式邏輯的種子。
合作單位介紹
改編MIT給孩童的程式遊戲,自行開發「桌遊」,以中世紀的海盜背景,藉由找出對手寶藏的真實藏匿處有趣故事,讓孩子從遊戲中了解程式思維的核心概念:順序性、條件性、迴圈。
了解更多
合作單位介紹
2001年印度的瑟吉校長(Kiran Bir Sethi)創辦印度河濱學校,提倡四個簡單的設計思考步驟:感受、想像、實踐、分享,讓孩子活用所學知識,具備「I Can 」能力,解決生活周遭的問題。
合作單位介紹
支持DFC 臺灣繼續深耕學校,希望能將 DFC 挑戰精神推廣至全臺每一所學校(國中、小為主),提供設計思考教案、實作工作坊,目標為每所學校至少有一位老師知道 DFC 精神,陪伴孩子一同經歷 DFC 挑戰。基金會為DFC台灣夥伴。
了解更多
合作單位介紹
品學堂發行《閱讀理解學習誌》季刊,以生活化的文章與學前、學後測驗,搭配教師增能課程,在閱讀文章中培養邏輯思考能力,讓孩子應用知識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、並創造改變的機會。
合作單位介紹
鴻海教育基金會與永齡教育基金會共同支持,運用品學堂閱讀理解季刊,舉辦種子師資工作坊,希望藉由老師培育孩子閱讀素養,觸發中文或文化學習動機,培育邏輯思考能力並穩固人格。
了解更多
合作單位介紹
學會成立於2013年,成員包含專業的教師、治療師、心理師等,實踐融合教育,走入校園進行尊重差異的宣導,除了促進接納自閉症學童,也關注普通班孩子的情緒教育和人際互動問題。
合作單位介紹
鴻海教育基金會與永齡教育基金會共同支持開發虛擬實境(Virtual Reality)影片與同理心課程,重現人際衝突場景,讓孩子如親身體驗般,感受當事人的情緒,學習換位思考加強感受,藉此增進人際間的了解,學習尊重差異,以減少人際衝突。
了解更多